近段时间,美国正式对欧盟下手了,关税大棒还是砸在了欧盟的脑袋上。
特朗普近日表示,从8月1日起,对欧盟和墨西哥出口至美国的商品加征30%的关税。
此言一出可是让外界发出了惊呼。
对此,欧盟的选择也许并不多,要么向美国妥协,要么就硬刚到底。
而欧盟一开始对特朗普其实是抱有幻想的,以为有拜登执政期间打下的基础,再加上美欧之间的关系,特朗普不可能对欧盟痛下杀手。
结果,当特朗普再度挥舞关税大棒之后,欧盟的幻想破灭了。
如今的欧盟,必须要面对现实。
可是从欧委会在拟定反制清单中删除了数字税这一选项,似乎代表着欧盟依旧希望能与美国达成贸易协议。
结果伴随着特朗普宣布加征关税之后,欧盟愣在了原地。
欧盟主席冯德莱恩似乎很生气,此人表示美国加征关税将会破坏大西洋两岸的重要供应链,还会损害双方的企业、消费者的利益。
欧盟会在8月1日之前,采取一切措施维护欧盟的利益。
也会在必要时刻采取相对应的反制措施。
同时让谁都没有想到,冯德莱恩会将矛头对准中国,字里行间都是怪罪中国的意思。
毕竟,在欧盟遭到美国打压之后,最应该做的是与中国联手反制美国。
结果冯德莱恩从三方面对中国发难。
第一,指责中俄正常贸易合作,宣称中国对俄罗斯的支持,让欧洲更加不稳定与不安全。
事实上,虽然美欧对俄罗斯展开了极为严厉的制裁,但无论美国还是欧盟,对俄罗斯的能源或多或少,依旧保持极大程度的依赖。
换句话说,如今的美欧嘴上叫嚣着制裁俄罗斯,实际上与俄罗斯依旧有经济往来,结果冯德莱恩却指责中国与俄罗斯保持经贸合作。
这属实有点离大谱了。
此前欧盟还指责中国暗中向俄罗斯提供军援,当我国驻联合国大使耿爽直言不讳表示,“如果中国真的向俄罗斯提供武器,冲突不会是今天这般局势”。
随后欧盟闭口不提这件事。
因为欧盟很清楚,如果继续宣称中国援助俄罗斯,假如中国真的向俄罗斯援助武器,欧盟可就遇上大麻烦了。
如今欧盟虽然没有继续污蔑中国援助俄罗斯武器,却开始指责中国与俄罗斯保持正常贸易。
从我国的角度来说,眼下是北约和乌克兰,联手对付俄罗斯,与中国有什么关系?
别忘了,乌克兰和欧盟也和中国进行正常贸易,俄罗斯对此不是也没有任何表示吗?
冯德莱恩怎么好意思说,“中国对俄罗斯的坚定支持,加剧欧洲的不稳定与不安全”?
这不是彻彻底底的胡说八道吗?
此人似乎已经忘记中俄是全面战略协作伙伴的关系,中国会为了欧盟而去伤害俄罗斯吗?
当然不可能。
第二,指责中国稀土管控政策。
对此,冯德莱恩似乎有点“倒打一耙”了,欧盟至今为止没有解禁对中国的军售,有些高新技术产品几乎处于全面对中国限制的地步之中。
对此,一向讲究你敬我一尺,我还你一丈的中国,不可能惯着欧盟。
管控稀土完全就是理所应当的事情。
再加上我们只是管控,不是禁运,只要欧盟按照中国的规定办事,我们不会为难欧盟。
结果在欧洲议会上,高票通过决议,指责中国稀土管控“违反国际贸易规则”,要求马上取消。
面对这种情况,只能说欧盟如今的坚船利炮在中国面前,并不具备威慑力。
欧盟的贸易高度依赖中国,手中早已无牌可打的欧盟,有什么资格在中国面前指手画脚。
更让我们感到可笑的是,冯德莱恩还表示,如果中国不答应她的条件,她就不会出访中国。
此人似乎有点被特朗普气糊涂了,你是否出访中国,我们好像没有那么在意。
中国外长此前出访欧洲,已经当面表示,中国不希望俄罗斯失败。
因为俄罗斯一旦失败,美国必然会集中火力对付中国。
也可以理解为,中国这是希望俄罗斯可以获胜。
第三,指责中国贸易政策,还指责中国制造产能过剩。
这一点和上述两点内容一样,均属于凭空捏造。
毕竟,欧盟的产品不如中国的产品质量过硬,价格还比中国产品的价格高,结果转头指责中国制造产能过剩。
对此,我国商务部发言人针对欧盟的指责也表态了,衡量是否产能过剩,不是单纯以产量和出口量作为标准,否则欧洲那么多年来大量出口飞机和汽车,岂不是早就属于产能过剩?
同时,中国新能源产业从全球视角和中长期来看,并不存在产能过剩,反而存在产能缺口。
欧盟在这个时候,拿中国制造业说事,基本上就是捏造事实。
我们一直按照市场规律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,从未出现产能过剩的情况。
不仅没有冲击欧洲市场,反而帮助欧盟转型,让欧盟的消费者受益。
否则,以中国制造的产能,在新能源汽车领域,足以冲垮欧洲的百年车企。
不过这也代表着,中欧关系出现了新的变化,与此前确实不一样了。
欧盟故意忽视中国释放的善意,频繁得寸进尺。
面对这种情况,我们可能也会改变对欧盟态度,不再以礼待人,没办法,他们属于敬酒不吃吃罚酒,我们不可能继续忍让。
只不过欧盟这一行为,可能让特朗普的阴谋得逞了。
从此人第二次上台之后,主动打响关税战,目的就是利用“关税大棒”,逼迫其他国家对美国妥协,然后联手对付中国。
如今,欧盟在美国的高压之下,已经对中国出言不逊,再加上中美目前还在博弈之中。
如果中欧关系跌入冰点,特朗普必然会进一步打压中国。
这对于我们是极为不利的。
看到这,很多人估计会很纳闷,博弈?什么博弈?
这就要说到和我们息息相关的事情了,如今通缩的环境还在持续,很多企业开始裁员降薪,普通人找工作比较困难。
这个时候,很多人都希望降息可以早一点到来。
总之就是一句话,今年的日子不好过,谁都不知道这种情况还要持续多久?
甚至还出现了一种“我国陷入失落二十年或三十年”之中的说法。
对此,君明只能说,这属于单纯制造焦虑。
我们不讲所谓的大道理,用事实说话,当初日本为何会出现失落三十年?
原因就是日本的产业基础薄弱,30年前,日本产品畅销全球。
日立冰箱、松下洗衣机、索尼电视、爱华随身听、JVC等产品。
几乎是全球小康家庭的标配。
至于日本汽车那就更不用说了,绝对是富豪的象征。
回过头来看,如今的日本还剩下什么?只有汽车,甚至就算是日本的汽车,也属于日落西山,衰落的趋势已经属于势不可挡。
作为一个工业国家,制造业的衰退,才是导致日本经济衰落的主要原因。
而中国与日本面临的局面完全不同,虽然我们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吃到了红利,但是我们不可能像过去四十年那样爆发式发展。
这个可能性确实不大。
只不过我们保持稳步增长还是没有问题的。
现实也证明了这一点。
近年来,我们肉眼可见的能感受到半导体、新能源、汽车、造船、大飞机以及医疗器械等行业的升级与突破。
我们的产业基础一直都是在做大做强,未来还有极大的可增长空间。
在这种情况下,我们怎么可能步日本的后尘?
如果从投资的角度来看,近年来的股市和楼市表现确实一般。
在这个时候,我们的居民存款总额已经达到160万亿。
同比增长了11.9%,而且这种增长不是现在才开始的,是从疫情期间就开始的。
无论从产业基本面,还是从财富积累角度来看,我们的经济都是重心向上的基础,所谓的经济底部长期化,自然就是无稽之谈。
然而这么久过去了,为何我们还没有启动新周期?
因为战略时机还不成熟,拐点还没有来临,所谓的拐点就是美国降息卡住了。
也就是说,我们降息“放水”,需要和美国同步进行的。
毕竟,无论从趋势上怎么看衰美元,至少在现阶段美元依旧是世界的货币,美国还是全球金融的霸主。
这是不能否认的。
所以,美元依旧是美国人的货币,全球的麻烦。
而美国如今的基础利率已经达到4.25至4.5,我们已经跌到了2,中美之间依旧存在比较高的利差。
在这种情况下,如果我们先于美国之前“放水”,中美利差就会拉大,甚至会出现汇率贬值的影响,引起资本大规模外逃的情况。
届时,我们就会成为美国的“债务垫脚石”。
那么美国会在什么时候开始降息?
这就要给大家说一个事实,如果站在美联储的角度,是迫切希望降息的。
眼下美国的基础利率达到4.25至4.5,这对美国而言已经是非常高的存在的。
无论是做什么生意,利润能覆盖得了这么高的利率成本?
所以这种高利率持续发展下去,就会对美国实体产业,造成巨大的伤害。
然而美联储也不能降息,一旦降息就代表着美元收割失败。
如今基本上可以认为,美元潮汐已经失败,就算是硬撑着,也无法弥补自己的长远伤害。
如今之所以美联储无法降息,主要有两方面因素。
一是中美博弈依旧在持续。
就像上述内容所讲的,如果我们提前降息,资本就会外逃。
如果美国提前降息,那美国也会有资本外逃,就算不会进入中国大陆,也会进入香港。
就算对中国心存顾及,也能明白此战过后,中国可以迅速崛起,美国将会加速走向衰落。
因此,这些资本就会进入黄金、大宗商品等市场。
这样一来,美联储自然需要提前有所防备,就算不能奢望中国会扛不住,会率先选择降息,至少也要静观其变。
二是从技术角度来看,由于通货膨胀居高不下,美债收益率依旧处于高位。
在这个时候降息,通胀起势不说,还会出现基础利率低于国债收益率的情况。
如今美国实体经济的底子虽然属于千疮百孔,但是在金融层面,美国依旧是一片繁荣的景象,并未出现衰退的迹象。
这个时候,投资也好,还是投机也罢,大家对风险资产的期望值也是比较高的。
就与几年前的中国楼市一样。
这个时候,美联储需要率先出手,把股市打下来。
如果美联储做不到,就会等到经济危机来临,股市出现泡沫经济之后,大家开始避险,再去推动降息。
只有这样才能维持经济和金融体系的平稳运行。
如果在股市本就处于高位,大家还相信股市不断创新高的情况下去降息,短期内虽然会有低风险偏好的资本从银行存款流向债市,但更多的肯定是因为降息的刺激而流向股市。
但是股市当时处于表面上的繁荣,反过来还会带动美债收益率上升。
意味着美国将会进入高通胀,而高通胀也就意味着美元贬值速度将会持续性加快,这也会极大损害美元的信用,降低持有人持有和使用美元的意愿,进而加速全球去美元化。
所以,对于美联储来说,就是希望可以快速降息,对于美联储而言,最好的办法就是资本从美股转向美债,既可以打下美债收益率,也能缓解债务置换的危机。
还能压制美股的泡沫。
等到美债收益率降低之后,资本对美股的兴趣也有所下降之后,美联储就可以降息,这样就相当于两全其美。
可是这种操作也是一个的过程的,这个过程的代价就是美债收益率下降之前,美国实体经济依然会面临高息的情况。
从美联储的角度来看,这已经是最好的办法了。
骤然降息的话,很快就会出现通胀的情况,甚至还要面临加息的情况。
但是特朗普并不认可这一方案,在此人看来,美联储这一办法太慢了。
特朗普是带着“支持者”的KPI来的,必须让其满意,否则红脖子的基本盘就会被动摇。
如果特朗普遭到反噬,基本盘就会被动摇。
那么特朗普如何能快速解决问题?前提自然是有钱花。
等美联储磨磨蹭蹭之后,明年都未必能将利率降到一个让特朗普满意的数字,而特朗普的任期只有四年,不可能给美联储太多的时间。
同时特朗普还需要考虑中期选举的问题。
所以,特朗普的要求就是美联储马上降息,越快越好、越多越好。
只有这样,特朗普才能让美国政府不再捉襟见肘。
但是美联储有自己的逻辑,需要严格按照货币控制权和经济解释权执行的。
别看特朗普是美国总统,他无法左右美联储何时降息。
因此,特朗普才会选择发起关税战,目的就是要用政治手段来解决经济问题。
简单来说,就是美国霸权逼着全球缴纳保护费,交上来就有钱了。
有钱了之后,特朗普就可以为所欲为,甚至还要有抢夺货币的制定权。
这对于美联储来说,就是一个巨大的威胁。
毕竟,美联储以及背后的金融资本,是靠美元吃饭的,美元的影响力就决定了美联储的影响力。
特朗普打关税战是以美国不提供消费市场来要挟全球。
这就会导致大家都没有美元可用,索性就不用美元了。
对此,美联储自然会坚决反对关税战并发出警告,以关税战会推动通胀为由,维护眼下的高利率。
以此抬高美国政府的债务置换成本,给特朗普政府施加压力。
当特朗普与美联储开始博弈,降息已经不再是一个简单的经济问题,而是政治问题。
是否要降息,除了关乎美国国家利益,也会成为两大派系争权夺利的筹码。
这样一来,降息的步骤和进程所消耗的时间,就超出了预期。
甚至可以说无法预测特朗普与美联储的博弈进展。
对此我们怎么办?
很简单,以不变应万变,就看谁能获得最终的胜利。
如果从战略角度来看,美联储降息是必然的结果,这么拖下去,对美国的经济伤害会越来越大。
更别提这属于内部竞争,不可能让美联储死扛到底。
这样一来,我们就能判断一下,预计在今年到明年这个时间段之中,美联储无论是否达到了目的,都会选择降息,并且是持续性降息。
否则很容易就会出现意外。
从战术上来看,美联储自然需要把控节奏,尽量把对美国的伤害降到最低。
对此,我也只能选择两手准备。
一是通过产业升级和科技创新的成果,比如说新能源汽车,通过国产和出口,为经济托底。
二是看美元持续贬值并形成趋势之际,我们就能获得一定的汇率筹码,趁机稍微意思一下,降几个点,作为人民币升值过快的应对办法。
总之,我们不着急,要保证经济低频运行就可以,直到美联储撑不住了,直接放开闸门,并完成经济的重启。
我们才会出手。
这个时候,比拼的就是双方的耐性,比拼的就是谁能坚持到最后。
此前在中美关税战中,我国用实际行动证明,我们的血条足够厚。
面对眼下美联储拒绝降息的情况,我们自然要冷静对待,让美国率先大幅降息。
而这个时间点,就是今年第四季度,最晚不会超过明年上半年。
对此,我们也就不难理解,特朗普为何会对欧盟挥舞关税大棒,不就是为了逼欧盟就范,然后一起对付中国,让我们先降息吗?
所以,大家千万不要着急,这是涉及到中美未来的无声博弈。
此次关乎中美谁能得到全球的进一步认可。
这个时候,我们自然不能拖国家的后腿。
想想当初,红军爬雪山、过草地有多么艰难,在那般恶劣的条件下,先辈们都能坚持下来。
如今我们不过是日子紧张一点,钱赚得少了一点,但是每当想到此次博弈,将奠定我国未来的经济地位,是不是就感觉如今吃得苦都是值得的?
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,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上甘岭,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,这次我们一定要咬牙挺住。
一定要让特朗普明白,他的阴谋不仅无法得逞,甚至会让美国市场遭到重创。
最终必定会以美联储降息而结束。
#优质好文激励计划#
在线配资交易网址,股票配资的流程,十倍杠杆炒股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